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饶州神童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三、文言文内容理解
1. 在整体感知,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 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例文
哀溺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选自唐 柳宗元 《柳河东集》)
古代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找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梅: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
兰、荷:高洁;
笛声:思乡怀远;
竹:有气节、劲健、积极向上;
菊:高洁、脱俗、隐逸;
松: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
柳:柔情、惜别怀远;
梧桐:凄凉、悲伤;
桃花:有美人之喻;
杨花:有离散、漂泊之意;
杜鹃: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
牡丹:代表富贵、美好;
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
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
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
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
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
月:喻思乡怀远;
日落、夕阳、秋天、 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
灞桥易水:多与怀送别有关;
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
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
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2.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常见诗词人的风格如下
三曹:诗风苍凉雄健;
张九龄:诗风委婉蕴藉;
孟浩然:诗风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雄健浑厚;
李白:诗风飘逸洒脱;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清新典雅;
韩愈:诗风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诗风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明朗疏淡;
苏轼:词风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缠绵悱恻;
黄庭坚:词风自然流畅;
秦观:词风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重点分析:
七、语言表达效果
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 文
写作基本要领:审题立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具有文采。
策略:结构让人看着舒服 开篇吸引眼球 准备较多素材 书写一定要工整
开头:
一、名句引入法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汪国真
哈姆莱特曾高呼:“人啊,看清你自己!”而我要说:“人啊,看清这个世界。”
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踩编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三毛在《友人送我一棵草》中写道:“草会枯萎,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位不知去向的同学。我只有把这份帮助人的心,这份感恩的心传递开去,去帮助更多的人。”
二、古诗切入法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么样的?”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的,世界千变万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哪一个才是你心中的答案呢?
于是,我开始寻访春天的答案
三、开门见山法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进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
四、排比切入法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
雄鹰不顾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
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自由》)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