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化协同”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化”至少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引导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实质上是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的问题。绿色产业是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的产业,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年底,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约相当于GDP的2%左右,不仅为生态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产业支撑,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这也是《意见》中一大亮点,要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绿色教育,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前面的四大成效,多措并举,真正落实,才能得到共享的结果,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使绿色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3.有这样一个故事:十多年前,一个开矿炮声隆隆的村庄,毅然关停了每年能带来三百万元效益的石灰矿,选择了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路子。如今,这个村竹林如海、景色如画,每年旅游收入上千万元。越来越鼓的腰包,让当地村民深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个研究团队对世界上133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耦合度普遍很高,其中有76个国家的耦合度超过0.9。这说明环境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具有同向协同效应。在中国,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故事正在多起来,不断触发人们对“青山”与“金山”关系的思考。
一位领导干部形象地比喻,每个地方的口袋里都有两张卡:一张是“经济总量储蓄卡”,数字总在不断刷新;另一张则是“生态环境信用卡”,不少地方“赤字”严重,欠账不少。但如果第二张卡刷“爆”了,第一张卡就会被“冻结”。
诚然,经济活动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活动,它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和劳动对象,能源和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是人类立足生存之本和发展进步的源泉。当经济增长过快、增长方式不合理,使得环境所接受的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将急剧降低,影响资源的存量水平和质量水平,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乃至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使生产效率、人类健康以及未来发展机会蒙受损失,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绿水青山”是底线,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发展资源。同时,需要千方百计把生态效应放大,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当下,绿色化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有的地方舍不得眼前的那一点GDP和税收,对于落后产能、污染企业投鼠忌器,不能痛下决心整治,导致转型动力不足,步子也不够快。有的地方深受环境破坏之害,痛定思痛之际,旧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但新的发展方式却还未上路,陷入了转型迷惘。
所谓“十年树木”,建设生态文明,最需要长远眼光。以往,“傻大粗黑”大干快上、污染企业大行其道的背后,常常是急功近利心态在作祟。现在,人们痛切地认识到:“有毒GDP”不能要,绿色GDP才是真正的财富。计利当计天下利,创业当创长青业,这不是负担,而是新的机遇。就像那个关停矿山的村子,有壮士断腕、挥别过去的勇气,更需有革故鼎新、开创未来的远略。
乱砍滥伐、竭泽而渔不可取,“守着青山绿水苦熬”的穷路也走不下去。兼得“青山”与“金山”,关乎谋划发展的智慧。在某山区,20年前,农民砍一棵树翻几座山,一天只赚20元钱,一年只有万把元钱收入。现在,搞起了现代农业,经济作物绿满山谷,游客纷至沓来,一年收入近十万。眼中是绿水青山,口袋里是“流金淌银”“靠山吃山”的深刻变化,说明生态与发展要做到比翼齐飞,离不开用好绿色化这把钥匙,在观念、方式上打开通往发展新境界的大门。
4.善待沙漠——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倡议。
坐落于M自治区A地区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属G省W市和N自治区Z市,黄河从其东南流经,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四大沙漠。
50多年前,为了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不被沙漠埋没,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Z市,开创了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在包兰铁路安全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腾格里沙漠实现了与人类的和谐共处。而从治理沙漠到利用沙漠,腾格里正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
“黄沙变黄金”的构想肇始于钱学森。1984年,钱学森在M自治区A地区首次提出发展“沙产业”,提倡在“不毛之地”利用缺水而光热条件得天独厚的特点,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发展知识密集型农业。
钱学森同时警示,不要搞西方的“工业化”,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代价,要努力做到“生态和生计兼顾,治沙和致富双赢,绿起来和富起来结合”。
然而,自2010年以来,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频发。沙漠渗透性很强,表层污染物很容易渗入污染地下水源;同时,沙漠的生态系统又很脆弱,一旦被破坏几乎不可能修复。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沙漠必须受到严格的保护,坚决拒绝一切污染。遗憾的是,仍有一些企业罔顾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肆无忌惮地非法排污。2014年9月,发生在M自治区A地区、N自治区Z市的污染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做出重要批示。但仅仅6个月后,2015年3月,G省W市的R公司再次向沙漠伸出“黑手”,折射出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枉法侥幸。
R公司是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G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该公司2011年由L城区迁至城东,实施易地搬迁和技改扩建。经事件调查组用无人机航拍和GPS定位,确定共有大小不等污水坑塘23处,污染面积266亩,排向沙漠的污染物主要是R公司通过2、3、4号泵站排出的生产废水。据事件调查组环保部专家判断,R公司在环保设施没有完全建成的情况下,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调试生产,私设暗管向沙漠排放生产废水,牟取不当利益。
其实,2014年9月,N自治区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发生后不久,G省即启动了临沙地区、戈壁地区环境保护大检查行动,要求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公布的排查结果是:全省临沙地区未发现类似沙漠排污现象,只在戈壁地区发现一起类似的隐患。
但经调查发现,R公司向腾格里沙漠排污的行为,就发生在G省环保大检查期间,并延续到新环保法的“钢牙利齿”下顶风作案,这说明,虽然新环保法有“史上最严”的“美誉”,但其能否从根本上遏制环境违法行为,还面临着诸多的考验。这其中,法律是否落实到位、执法者的执法能否“给力”,将成为关键的因素。针对R公司排污问题,群众曾向环保部门举报,但省级环保部门对群众举报信件只批转而没有深入调查,地方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信访举报后,不认真检查和严格执法,甚至不真实反映情况,隐瞒违法事实。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