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招考信息 综合辅导 政策动态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五化协同”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化”至少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引导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实质上是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的问题。绿色产业是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的产业,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年底,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约相当于GDP的2%左右,不仅为生态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产业支撑,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这也是《意见》中一大亮点,要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绿色教育,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前面的四大成效,多措并举,真正落实,才能得到共享的结果,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使绿色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3.有这样一个故事:十多年前,一个开矿炮声隆隆的村庄,毅然关停了每年能带来三百万元效益的石灰矿,选择了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路子。如今,这个村竹林如海、景色如画,每年旅游收入上千万元。越来越鼓的腰包,让当地村民深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个研究团队对世界上133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耦合度普遍很高,其中有76个国家的耦合度超过0.9。这说明环境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具有同向协同效应。在中国,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故事正在多起来,不断触发人们对“青山”与“金山”关系的思考。

  一位领导干部形象地比喻,每个地方的口袋里都有两张卡:一张是“经济总量储蓄卡”,数字总在不断刷新;另一张则是“生态环境信用卡”,不少地方“赤字”严重,欠账不少。但如果第二张卡刷“爆”了,第一张卡就会被“冻结”。

  诚然,经济活动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活动,它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和劳动对象,能源和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是人类立足生存之本和发展进步的源泉。当经济增长过快、增长方式不合理,使得环境所接受的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将急剧降低,影响资源的存量水平和质量水平,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乃至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使生产效率、人类健康以及未来发展机会蒙受损失,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绿水青山”是底线,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发展资源。同时,需要千方百计把生态效应放大,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当下,绿色化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有的地方舍不得眼前的那一点GDP和税收,对于落后产能、污染企业投鼠忌器,不能痛下决心整治,导致转型动力不足,步子也不够快。有的地方深受环境破坏之害,痛定思痛之际,旧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但新的发展方式却还未上路,陷入了转型迷惘。

  所谓“十年树木”,建设生态文明,最需要长远眼光。以往,“傻大粗黑”大干快上、污染企业大行其道的背后,常常是急功近利心态在作祟。现在,人们痛切地认识到:“有毒GDP”不能要,绿色GDP才是真正的财富。计利当计天下利,创业当创长青业,这不是负担,而是新的机遇。就像那个关停矿山的村子,有壮士断腕、挥别过去的勇气,更需有革故鼎新、开创未来的远略。

  乱砍滥伐、竭泽而渔不可取,“守着青山绿水苦熬”的穷路也走不下去。兼得“青山”与“金山”,关乎谋划发展的智慧。在某山区,20年前,农民砍一棵树翻几座山,一天只赚20元钱,一年只有万把元钱收入。现在,搞起了现代农业,经济作物绿满山谷,游客纷至沓来,一年收入近十万。眼中是绿水青山,口袋里是“流金淌银”“靠山吃山”的深刻变化,说明生态与发展要做到比翼齐飞,离不开用好绿色化这把钥匙,在观念、方式上打开通往发展新境界的大门。

  4.善待沙漠——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倡议。

  坐落于M自治区A地区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属G省W市和N自治区Z市,黄河从其东南流经,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四大沙漠。

  50多年前,为了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不被沙漠埋没,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Z市,开创了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在包兰铁路安全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腾格里沙漠实现了与人类的和谐共处。而从治理沙漠到利用沙漠,腾格里正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

  “黄沙变黄金”的构想肇始于钱学森。1984年,钱学森在M自治区A地区首次提出发展“沙产业”,提倡在“不毛之地”利用缺水而光热条件得天独厚的特点,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发展知识密集型农业。

  钱学森同时警示,不要搞西方的“工业化”,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代价,要努力做到“生态和生计兼顾,治沙和致富双赢,绿起来和富起来结合”。

  然而,自2010年以来,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频发。沙漠渗透性很强,表层污染物很容易渗入污染地下水源;同时,沙漠的生态系统又很脆弱,一旦被破坏几乎不可能修复。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沙漠必须受到严格的保护,坚决拒绝一切污染。遗憾的是,仍有一些企业罔顾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肆无忌惮地非法排污。2014年9月,发生在M自治区A地区、N自治区Z市的污染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做出重要批示。但仅仅6个月后,2015年3月,G省W市的R公司再次向沙漠伸出“黑手”,折射出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枉法侥幸。

  R公司是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G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该公司2011年由L城区迁至城东,实施易地搬迁和技改扩建。经事件调查组用无人机航拍和GPS定位,确定共有大小不等污水坑塘23处,污染面积266亩,排向沙漠的污染物主要是R公司通过2、3、4号泵站排出的生产废水。据事件调查组环保部专家判断,R公司在环保设施没有完全建成的情况下,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调试生产,私设暗管向沙漠排放生产废水,牟取不当利益。

  其实,2014年9月,N自治区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发生后不久,G省即启动了临沙地区、戈壁地区环境保护大检查行动,要求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公布的排查结果是:全省临沙地区未发现类似沙漠排污现象,只在戈壁地区发现一起类似的隐患。

  但经调查发现,R公司向腾格里沙漠排污的行为,就发生在G省环保大检查期间,并延续到新环保法的“钢牙利齿”下顶风作案,这说明,虽然新环保法有“史上最严”的“美誉”,但其能否从根本上遏制环境违法行为,还面临着诸多的考验。这其中,法律是否落实到位、执法者的执法能否“给力”,将成为关键的因素。针对R公司排污问题,群众曾向环保部门举报,但省级环保部门对群众举报信件只批转而没有深入调查,地方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信访举报后,不认真检查和严格执法,甚至不真实反映情况,隐瞒违法事实。


   >>学课在线网课试听.报名        >>学课在线智能题库.模拟做题       >>直播课程       >>录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初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执业药师

中级会计师

二级建造师

护士资格证

注册会计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健康管理师

经济师考试

监理工程师

考研辅导课

银行从业

安全工程师

自考课程

基金从业

一级消防工程师

心理咨询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公共营养师

社会工作者

消防设施操作员

保育员

教师资格证

成人高考

育婴师

公务员培训

文职培训

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软考
养老护理员
税务师培训

房产经纪人
咨询工程师

其它课程>>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昆明学历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3312528471 赖老师、钱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点击这里咨询我们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学课在线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学课在线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536696595,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