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论语》主要掌握
1、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注意:要与后面“李将军列传”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以及“冯谖客孟尝君”的《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相区别)。
2、内容: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孔子主要掌握:
1、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2、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其思想核心是“仁”,观点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本文是《论语》中一篇记言散文。
《课文主旨》
季氏,季康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把持朝政;
颛臾,春秋时附属于鲁国的小国。
主旨: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疑难词句》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冉有,季路被孔子召见。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是要责备你吧。(过:责备)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讨伐他?
4、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舍曰:不说辞:找借口)
7、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招徕,使动用法)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大同》(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着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主旨》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疑难词语解释》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孔子的概叹,是由于鲁国的缘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没有赶上,但是有文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有,推选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以,人们不仅亲自己的亲人,还亲别人的亲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还爱护别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终止,壮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长。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这种情况下,奸谋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发生,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社会。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用礼来考察道义,诚信,过错,以仁爱为典范,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对比手法)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人事制度
选举制“选贤举能”
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精神文明
“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自然。
“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物质文明
物质极大丰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
社会治安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护不闭”
“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兵由此起”
运用排比句,增加了气势。
《重点段落分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这段话分析了大同与小康的社会主要特点。
这段话分为两层:一层,说明大同社会的特点;二层分析小康社会的特点。
论证方法为对比法。
修辞方法为排比法。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