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么议论文中的 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