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报考指南 公告报名 考试培训 成绩查询 模拟试题 资格认定 准考证.动态 面试.领证 普通话

2015年时政热点:扶贫怪现象政府投钱不少 农民越扶越亏

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不做周密的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就完事,成效如何反倒不重视。有农民甚至反映:扶贫项目,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

  在西部某地,为帮助群众脱贫,一度兴起养兔热,政府整合各类资金予以支持,高峰期兔子存栏接近40万只,但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短短5年时间,产业规模已萎缩到不足7万只。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多年缓不过劲来。

  为啥政府投入巨资,帮助群众打造的富民项目却成了“伤民产业”?当地干部反思道,产业培育只重视生产环节,对产品深加工、营销、市场信息预警等产业链建设“缺课”严重,结果是投入越多、产量越大、风险越高。农民增产不增收,反受其累。

  无独有偶,某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曾品尝相似的苦果。县里曾鼓励农民种黄连,高峰期黄连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1万多吨。虽然产业粗具规模,但由于没有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黄连原料被外地企业收购,贴牌销售。加之最近几年黄连价格波动剧烈,种植的贫困户受惠并不多。

  “产业扶贫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如果不能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盲目上马,可能会起反作用。”当地农业干部说。

  “‘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政府投了不少钱,可看不到啥效果。”记者在一个贫困村蹲点时,村支部书记说,最近10多年,县里、乡里干部来规划产业发展,先后搞过猕猴桃、柑橘、高山蔬菜、毛猪等不下7项产业,但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农民不想搞也得搞”

  富农项目之所以成了“伤民产业”,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习惯行政主导,忽略群众意愿和市场的作用。例如,某地在“整村脱贫”中,硬性规定70%的资金必须用于产业发展,其余的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记者采访发现,政府要求大部分资金用于产业,是认为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农民还没富起来,是产业没跟上。

  “这种刚性切分资金的要求,看似没错,实际不接地气。”有基层干部说,在一些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地区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原因。没有基础设施,谈不上产业发展。

  同时不少农民也不愿意搞产业,这有三个原因,一是从以往产业发展情况看,效果不是太好,农民看不到致富希望;二是贫困村农民知识水平、素质达不到产业发展的要求;三是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人口大量外流,产业发展缺劳力、缺人才、缺资金,难度很大。

  “搞产业‘看起来很美’,实际上何其难也。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土地是‘鸡窝地、巴掌田’、金融还不配套。贫困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子也空了,10户人家走了六七户。”一位基层干部说,政府要求大部分钱必须搞产业,大伙儿想破了头,也不知道该搞啥。最后产业没搞起来,基础设施也没改善。

  有的干部说,由于上级部门硬性划定了扶贫资金流向,“只能往东、不能往西,农民不想搞也得搞,有的就做成了表面文章”。

  “树苗到户、种子到户”就是精准扶贫?

  传统的扶贫方式,资源虽然到了贫困乡镇、贫困村,但得到这些资源的最终可能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家,容易出现“扶强难扶弱、帮富不帮穷”的问题,因此这些年,到人到户精准化扶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一些地方,扶贫说是有了新思路,办法还是老办法,扶贫资源看似到了人头,效果却不行,依然还是“假把式”。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这么一个故事,某贫困村实施一项产业到户措施,把“一苗一子”(核桃苗、蔬菜种子)免费发给贫困户,村里还打印了种植技术指导,让农民发展产业。对这种到户扶贫,农民并不买账,“一苗一子”拿回家,大多扔在一旁。一位74岁的农民说,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锄头抡不了两下就犯累,哪有力气搞上面安排的特色农业!

  扶贫“扶强难扶弱”让贫困群众诟病,有的地方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扶贫资金使用照顾情绪、平摊均分。某贫困村在“整村脱贫”中,规划500亩魔芋,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由于种魔芋才能得补助,当年规模确实上来了。但村里摘掉贫困帽后,扶贫补助款没了,农民积极性也就没了,现在魔芋种植面积剩下不到100亩。

  这个村的干部后来反思说:“基层工作,讲究一碗水端平,平摊均分看似公平,但扶贫效果打折扣。农民人均土地只有1亩多,补助像胡椒面一样撒在每人头上。大伙儿都想得,一窝蜂上,却没有真正的积极性,长远看起不了啥作用。”

 

 【扩展阅读】

  广西大石山区精准扶贫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到去年底,广西仍有530多万贫困人口。当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5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贫困地区特别是扶贫开发“硬骨头”地区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模式、实现跨越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考验。半月谈记者近日前往广西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蹲点调研,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探寻脱贫的路径和方法。

  扶贫攻坚,关键在培育“造血”能力

  当前,扶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都集中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目前打工仍是当地贫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记者在广西的大化、环江、天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几个贫困自然屯采访了解到,每个屯都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常年外出打工,这些村民靠打工赡养父母,抚育子女,很多农民还盖起了楼房。

  环江县大安乡可爱村壮族村民欧建政常年在广东打工。他说,农民工子弟很难进当地公办学校,进民办学校各类费用开支太大,一个学期要5200多元。去年,他把孩子转回环江县城公办学校上学,没有学费,一学期的书费70多元、早餐费300元。

  大化县古河乡弄法村村民班高银也在广东电缆行业打工,全年只有春节回家探亲一次。他对记者说,非常想把孩子带到广东生活、学习,但成本太大,支付不起。

  广西大石山区的基层干部表示,打工是当地农民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希望劳务承接地的党委、政府为他们工作、生活和子女就学等提供更多帮助,让他们安心打工。

  广西各地一直坚持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培训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但有些农民工反映,有的培训实用性不强,浪费时间。他们建议,当地政府一方面要摸清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有的放矢;一方面可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围绕一些新的就业渠道与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同时,大石山区一些干部表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应扶持和引导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本县落地、生根。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介绍,环江去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大力推动旅游扶贫,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投身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除帮助农民实现“返乡就业”“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外,当地还推动农民实现“创业梦”。

  记者在广西大石山区走村串户调研,不时可见一些贫困村冒出一栋或几栋漂亮的楼房。这都是村里走出去创业致富后的农民盖起来的。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让贫困农民通过创业致富,也应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目前,广西大石山区正采取措施鼓励贫困农民创业。天等县有大量农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桂林米粉店,踏上小康之路。县委、县政府今年打算对贫困农民开设桂林米粉店进行培训,让他们走到全国各地创业致富。

 

生态移民:要能移出来,更要能留下来

  对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地方的贫困农民进行异地安置,是我国扶贫攻坚一项长期的重要举措。对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一些“硬骨头”地区要加快移民搬迁步伐,为此,广西从2014年开始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去年以来,大化县围绕贫困移民搬迁新建安置点7个,移民1.2万人。今年春节前后,大化县一些贫困农民陆续搬进了位于县城的移民新城。

  记者来到大化移民新城的一处新居,主人是36岁的韦干尤。他常年在外地打工,老家在大化县大化镇达悟村。“进出老家至今都是石山小路,更别提通车了,往返一次要爬山3个小时左右,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嫌家太偏、太穷没成功”,韦干尤咧嘴笑着说,这次春节他将新交往的女朋友带回来,与前几个不同的是,她明确表示“不走了”。

  大化县常务副县长黄碧海介绍,县政府负责移民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商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以限价方式出售。首批960户移民安置房售价每平方米1380元,移民个人支付980元,政府补贴400元。预计到2020年这个移民新城将安置6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2.3万人。

  记者调研了解到,此轮移民本着顺势而为的原则,确保移民能够留下来。搬到移民新城的农民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拿出购房的首付款;二是要在城里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大化县七百弄乡副乡长覃建宏告诉记者,全乡去年确定搬到移民新城的46户村民,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一技之长,这样才可能搬得起、留得下。

  在环江县城一处移民安置点,大安乡可爱村村民欧建政和两个弟弟3家都搬迁到这里,住在同一栋楼。他告诉记者,即使政府不建移民新城,他们也会到县城买房,为的是生活方便和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对于一些经济困难、没有能力搬迁或年纪大了、不愿搬迁的贫困户,基层干部建议,应实施更加精准的帮扶,做到一户一策,在充分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实施帮扶。

  基层干部认为,一般情况下,搬迁不宜离原居住地太远,主要因为:一是根据当地政策,移民可以不退原有的耕地,一些移民搬出来后,仍会在原居住地种植、养殖,如果新居距离太远,移民往返不便;二是很多群众故土难离,不愿搬得太远。

  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龙茶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3.6公里远的石山区整屯搬迁到平坦的公路旁。孩子上学方便了,外出打工方便了,全屯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变。屠宰户阮荣进过去一天只能卖四五十斤肉,现在一天能卖一头猪。妻子在卖猪肉的间隙还能与其他村民一起跳广场舞。

  在环江县大安乡可爱村移民安置点,村民们住上了两层半的楼房。据村支部书记谭福勇介绍,每户楼房造价18万元左右,移民需支付8万元,其余由政府补助。村民支付这部分钱可以贷款,政府贴息5年。同时,人均分到一亩旱地和半亩水田,目前当地政府正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与农家乐旅游。

  谭福勇说,原居住地共有15个自然屯,人口最多的屯有15户,最少的屯仅有5户,都坐落在大石山中,修路成本太高,农业生产条件也不好。在政府的帮助下,一部分搬到移民新村,一部分搬到了县城移民新城。村民原有的耕地都保留,骑20多分钟摩托就能回去务农。

  建屯级路:基层干群的最大呼声

  记者在一些村屯调研发现,村干部和群众一致期盼国家支持修建屯级路,他们表示,交通落后是制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瓶颈”。

  记者从大化县城驱车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行驶2个多小时,然后爬山40多分钟,才来到了七百弄乡弄呈村弄劳屯。村民蓝万强所在的山弄共有17户农民,家家都是贫困户,全部居住在透风漏雨的木瓦结构危房中,农业生产条件很差,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亩产只有300斤左右。他家种的玉米只够吃半年,另外半年靠孩子外出打工赚钱买米。

  蓝万强说,由于不通路,就算能搞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的东西也拉不出去。如果养猪卖,花在路上的钱要耗掉1/4的猪价。想盖砖混结构的新房,材料要全靠人扛,运费太贵。一袋水泥20元,而运费要花30元。

  记者在前往天等县福新乡康苗村龙赖屯的途中,刚好碰到县扶贫办给村里贫困户送猪苗,一些群众牵着驮有小猪笼的马和骡子前去领猪苗。由于不通路,马和骡子仍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通往龙赖屯的山路约有3公里,记者爬了1小时40分钟。龙赖屯共有11户人家,基本上都是泥坯房。村民小组长农国卿家是砖混结构楼房。他告诉记者,建房代价太大了!所有建材都要靠马和骡子驮进来,一包水泥运费12元,共驮进500多包。请人干活要管饭,光猪就杀了7头,鸡杀了几十只,不够吃,还到市场买了2000多块钱的猪肉。

  “但我们这里农业条件好,都不愿意搬出去。”农国卿喝着自家酿的玉米酒,对本屯农业条件很自豪:全屯有耕地57亩,主要种植玉米,还种点水稻,有3000多亩林地,其中800多亩公益林享受国家补助。他家种的粮食吃不完,还要卖掉一些,养了不少猪、鸡、鸭,主要留着自己吃。自己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收入一两万元。

  据天等县扶贫办副主任董金桥介绍,龙赖屯和相邻的布干屯的屯级路建设已一起列入计划,今年就会修通。“到那时,我们种植的、养殖的都能卖上好价钱。今年屯里试种芋头,很成功,路通后,我们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我准备买摩托车,条件好了再换微型面包车。”农国卿兴奋地憧憬着未来。

  大化县扶贫办副主任韦平林说,不少贫困群众不愿意搬迁,迫切要求修路,表示只要路通了,自己就会有办法脱贫。七百弄乡副乡长覃建宏说,全乡仍有148个屯未通屯级路。“要想富,先修路”是硬道理,路通后群众可以养羊,可以买车搞运输,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学课在线网课试听.报名        >>学课在线智能题库.模拟做题       >>直播课程       >>录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初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执业药师

中级会计师

二级建造师

护士资格证

注册会计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健康管理师

经济师考试

监理工程师

考研辅导课

银行从业

安全工程师

自考课程

基金从业

一级消防工程师

心理咨询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公共营养师

社会工作者

消防设施操作员

保育员

教师资格证

成人高考

育婴师

公务员培训

文职培训

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软考
养老护理员
税务师培训

房产经纪人
咨询工程师

其它课程>>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昆明学历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3312528471 赖老师、钱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点击这里咨询我们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学课在线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学课在线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536696595,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