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造得出高铁、大飞机,却造不好圆珠笔和马桶盖?近日,做客央视《对话》节目的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圆珠笔不好用”等问题背后,还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一个国家最顶级的产品有一批高端人才去生产,但是更大众化、更常用、进入家庭或者说我们经常用的笔,则需要靠更多的劳动者尤其是技能劳动者在日常生产当中提高质量。”而有专家则认为,这是中国制造“重点领域领先,但系统性落后”现状的写照。(11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
虽然在某些高精尖领域成就不菲,但是“中国制造”还是感受到了一丝挫败。这突出表现在,一些国产的大众消费品,往往显得技不如人、差强人意。于此,***扫货的汹涌大军,不断外流的国民购买力,或许已经很好地说明了问题……痛定思痛,各方终于开始归纳原因、寻找对策!而人社部副部长杨涛就认为,一切的根源还在于“技能人才培养不力”。此一判断尽管不无道理,却也并没有阐明全部的真相。
中国为何造得出高铁、大飞机,却造不好圆珠笔和马桶盖?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厘清这两类产品完全不同的生产机制。之于前者,可以说是国家工程、明星项目。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高效体制下,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无一不是超高配置。由此,自然容易取得成绩;然而,对于后一类的大众消费品,生产主体乃是市场化企业。其之所以甘于平庸,绝不仅是受制于“人才有限”,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
众所周知的是,圆珠笔、马桶盖等等,都是司空见惯的“成熟商品”。对于这类商品,国内企业素来不愿投入太多研发成本来提升附加价值。它们更习惯通过低价走量的策略,来安全地赚取微薄的利润——在“代工基因”和“价格战压力”双重作用下,多数的中国企业根本没兴趣、没底气,对大众消费品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这样的产业环境,注定不适合也不需要,技术蓝领、大师工匠的成长。由此所致的“技术人才稀缺”,反过来又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轻研发重模仿,轻工艺重产量,这是不少国内制造厂商长久以来的成功经验。然而时至今日,此一模式显然遇到了瓶颈。在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大众消费品领域,中国制造若继续固守老路,注定难再有所突破!如今,我们口口声声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可是要知道,技术人才从不是简单培养出来的,而是基于现实的产业诉求和生产过程而自发产生的。这意味着,与其说技术人才拯救制造业,不如说是制造业孵化技术人才。
时过境迁,中国制造是该再出发了。只有告别过去那套落后的“成功经验”,我们才能重新发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激发技术人才的智力参与和工艺积淀,来实现商品的价值提升。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产业分野的过程。由此,中国制造的精工化传统,将在一部分企业身上得到更多体现。(然玉)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