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是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而应是持续坚持;不是一个环节,而是系统工程。
报纸、饮料瓶,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标签,投进再生资源回收柜里,就能获得积分,积分不但可以兑换购物卡、手机充值卡,积攒到一定分数干脆就能直接拿到现金。记者13日获悉,北京环卫集团将推行“垃圾智能分类模式”,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统一纳入互联网积分反馈平台。
将二维码应用在垃圾分类上,这种智能模式很时尚,不仅让垃圾分类更便捷,也让分类好处看得见摸得着,这是科技的魅力,也是创新的尝试。只要有益于垃圾分类,任何尝试都值得点赞。而从现实反馈看,效果也还不错。
比如,在丰台区芳城园社区试运行近一个月,厨余垃圾的精准投放率和收集率明显提升,用户体验良好,居民注册率近50%。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效果显著,缓解了垃圾处理压力,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对于广大居民来说,分类垃圾未必是盯着物质奖励,而是环保意识的自然养成,但是可变现,无疑更有成就感,也更有动力。
作为第一批全国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北京市2000年开始进行,已走过15个年头,成绩可圈可点。比如从2010年至今,试点小区已从600个增加至3000多个。如何让垃圾分类走得更远?在不断尝试新做法的同时,也应该梳理过往,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有学者认为,要真正解决“分与不分一个样、分好分差一个样”的问题,一是要靠奖励,二是要靠约束。目前,有了奖励措施,如何引入约束措施?垃圾分类应是居民自觉,但是光靠自觉远远不够,在适当机会应配备一定的监督人员。
进一步看,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实则是个技术活,除了不能怕麻烦,更需要知道不同垃圾的实际价值,然后正确分类,精准投放。这就需要提高居民对垃圾处理的知晓率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不是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而应是持续坚持;不是一个环节,而是系统工程。如果居民精心分类了,而环卫工来个大杂烩,分类又有何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城市80%以上生活垃圾从家庭中产生,社区是生活垃圾排放的主要源头场所。推广垃圾分类,既要解决分类的最先一公里,更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奖惩并举,假以时日,就会像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将垃圾分类当成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就如不能随地吐痰,这是最基本的素质。到那时,即便没有奖励,居民也有垃圾分类的责任和自觉,并习以为常。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