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暴力?
历经20年酝酿,我国首部反家暴法草案于今年8月正式亮相。今年8月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反家暴法草案;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写明“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敏说,二审稿的上述规定,意味着草案写入了“同居暴力”,体现出反家暴没有禁区,我国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身体伤害还是心理的、情感的或性的虐待等都属于家暴范畴。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家庭暴力进行了专门立法,中国家暴法虽姗姗来迟,但却意义重大,特别是两次审稿,内容的不断完善,从家暴硬伤害到精神层面。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我国不少法律条文中,对于禁止家暴都有过明文禁止,但却缺乏系统的、难以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于家暴的具体划分,很难解决好目前社会中越演越烈的家暴问题。
毫无疑问,国家家暴法二次审稿草案,对解决反家暴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我国存在的家暴也具备一定的“中国特色”,千年来的家长意识、男尊女卑、家丑不可外扬等潜行文化的存在,让约束家暴受到传统习俗的极大挑战。既使法有所规,但现实中却难以操作,这种尴尬境地使家暴法很难真正意义上成为家暴受害者的保护神。
身体上的伤害很容易理解,精神层面的伤害在二审稿中重点进行阐述,更具有法治意义。首先,“精神伤害”家暴法,明确规定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其次启用“紧急安置制度”,接到虐待儿童的报警后,警察可以立即将儿童带离险境。再次就是可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主体,新增了公安机关、妇联、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并将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纳入了强制报告的主体。
反家暴法案二审稿基本上可以解决好家暴标准问题、证据问题和救助问题,但这仅仅是国家层面以法律条文制止家暴的开始。而真正要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有效实施还需要先给社会民众进行普法,让民众对于家暴概念有个明确的认识,对于自身权利能够进行有效主张,更要清晰地意识到反家暴并非私人空间或家庭的私事,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法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