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报考指南 报名.资讯 培训辅导 准考证.成绩 模拟试题 领证.注册.政策

时政热点:培育全面小康的社会心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完成的目标。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才算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这一目标中,“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是一个重要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等收入群体应该是社会的主流人群。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人数迅速增长,2014年达到1.17亿人次,而2015年更是达1.2亿人次。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壮大,他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般来说,中间阶层认同比例较高的社会较为稳定,人们的社会满意度较高。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多年来的全国性追踪调查数据显示,不论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还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人认同自己是中间阶层和中上阶层的比例,都明显偏低,而认同自己是中下阶层和下层阶层的比例则高于其他国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有人认为,由于中国人个性较为含蓄谨慎,即使达到中等收入或高收入水平,还会说自己是中下层或下层。也有人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公共服务质量相对较差,使一些人没有中产的生活状态和安全感。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而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则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解释。

这项调查显示,虽然中国人认同自己是中间阶层和中上阶层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但是对未来个人生活水平提高的预期,则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那些从收入、财富和消费角度来说都已达到或超过中等水平的人,是过去30多年发展的受益者,他们的收入几乎年年增长,物质生活水平步步提高,这使他们对未来寄予更高期望:想要挣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换更好的车,而这种高期望又会带来不满足感和焦虑心态,使他们总觉得还未达到理想的中产生活状态,还需要拼命努力追求。可以说,是较强的物质欲望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不满足感和缺乏安全感,使得中等收入阶层的认同感不强。

这样的社会心态,能激发人们更勤奋地工作、更努力地追求,但过高的物欲期待和不满足心态,也难免会产生负面效应。新常态下,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可能难以维持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时的水平,社会心态也需要调试。不仅要把金钱和物质视为人生目标,更要把精神追求、文明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个人价值更主要的体现方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显著提高,“培育小康社会心态”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一样,都是关键所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学课在线网课试听.报名        >>学课在线智能题库.模拟做题       >>直播课程       >>录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初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执业药师

中级会计师

二级建造师

护士资格证

注册会计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健康管理师

经济师考试

监理工程师

考研辅导课

银行从业

安全工程师

自考课程

基金从业

一级消防工程师

心理咨询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公共营养师

社会工作者

消防设施操作员

保育员

教师资格证

成人高考

育婴师

公务员培训

文职培训

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软考
养老护理员
税务师培训

房产经纪人
咨询工程师

其它课程>>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昆明学历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3312528471 赖老师、钱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点击这里咨询我们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学课在线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学课在线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536696595,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