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告报名 报考指南 综合辅导 模拟试题 准考证.动态 成绩-证书

2018年口腔助理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基础试题(4)

 1、关于咽旁间隙感染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为牙源性,特别是下颌智牙冠周炎

  B、腭扁桃体感染的扩散

  C、相邻间隙感染的扩散

  D、偶尔继发于腮腺炎

  E、常常继发于耳源性炎症和颈深上巴结炎

  2、咽旁间隙感染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丰富

  B、感染可通过筋膜间隙的平面扩散

  C、可因呼吸、胸内负压及重力的作用形成纵隔脓肿

  D、间隙位置表浅,间隙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

  E、源于口底、咽喉和中耳等部位的感染可累及咽后、咽旁、下颌下等间隙

  3、急性磨牙冠周炎的治疗方法中应除外

  A、局部冲洗上药

  B、切开引流

  C、配合口服抗生素

  D、拔除患牙

  E、使用漱口液

  4、急性冠周炎早期局部治疗应首先采用

  A、拔除患牙

  B、龈袋烧灼

  C、龈袋冲洗上药

  D、切开引流

  E、开髓引流

  5、反复发作并形成两颊瘘的第三磨牙牙冠周炎,其根治方法为

  A、切除瘘管

  B、拔除病原牙,搔刮瘘管

  C、切除瘘管,应用抗生素

  D、切除瘘管,局部冲洗

  E、拔除病原牙,切除瘘管

  6、下列哪个间隙感染扩散不会引起颞间隙感染

  A、咬肌间隙

  B、下颌下间隙感染

  C、颊间隙感染

  D、颞下间隙

  E、翼下颌间隙

  7、关于能够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致病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

  B、近年来,还可检出厌氧菌,如类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等

  C、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多见的是需氧菌的感染

  D、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亦日益增多

  E、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两大类

  8、下列说法属于颌面骨结核的临床表现的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B、全身症状严重

  C、脓性分泌物为翠绿色

  D、肿胀区表面皮肤和黏膜常表现为无化脓性感染的充血发红

  E、病变部位骨质塌陷,无压痛

  9、关于颌面骨结核的X线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A、骨质疏松脱钙,有小死骨块,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开

  B、边缘清晰而不整齐的局限性骨破坏,但死骨及骨膜增生均少见

  C、骨质增生,小死骨块,与周围骨质分界线模糊

  D、大块死骨形成,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

  E、骨膜反应活跃,病变区与周围骨质分界模糊

  10、下列哪项不是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

  A、病程发展缓慢,可在放疗后十余年才出现症状

  B、死骨分离速度缓慢

  C、死骨与正常骨界线清楚

  D、骨面暴露部位长期溢脓,久治难愈

  E、可形成口腔和面颊部洞穿缺损

11、颊间隙成为感染相互扩散的通道的证据是

  A、与颞下间隙相通

  B、与颞间隙相通

  C、与咬肌间隙相通

  D、与翼下颌间隙和眶下间隙相通

  E、以上均是

  12、广泛的颊间隙感染引流切口应该在下颌骨下缘

  A、0.5~1cm

  B、0.3~0.5cm

  C、1~2cm

  D、2~3cm

  E、2.5~3.5cm

  13、颌面先天梅毒的感染途径是

  A、性传播

  B、接吻

  C、公用饮食、洗浴器具

  D、垂直传播

  E、输血感染

  14、晚期梅毒是指

  A、一期梅毒

  B、二期梅毒

  C、三期梅毒

  D、四期梅毒

  E、隐性梅毒

  15、颌面部晚期梅毒在口腔中表现为树胶样肿,最常见于口腔什么部位

  A、下颌角

  B、上颌牙龈

  C、鼻中隔

  D、颧骨

  E、硬腭

  16、多由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周脓肿引起的骨髓炎是

  A、慢性颌骨骨髓炎

  B、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C、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D、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E、婴儿颌骨骨髓炎

  17、由口内或口外瘘管形成时称

  A、慢性颌骨骨髓炎

  B、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C、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D、化学性颌骨骨髓炎

  E、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18、下列关于慢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口腔内及颌面部皮肤形成多个瘘孔

  B、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C、触之易出血,长期排脓

  D、有时从瘘孔排出死骨片

  E、以上均正确

  19、可以出现多个牙齿松动及下唇麻木的颌骨骨髓炎是

  A、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

  B、边缘性骨髓炎

  C、新生儿骨髓炎

  D、放射性骨髓炎

  E、慢性硬化性骨髓炎

  20、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病变比较局限者,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的时间在发病后

  A、1~2周

  B、3~4周

  C、4~8周

  D、2个月以上

  E、半年以上

21、下颌智齿冠周炎沿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可形成

  A、翼颌间隙感染

  B、颌下间隙感染

  C、咽旁间隙感染

  D、咬肌间隙感染

  E、口底蜂窝织炎

  22、关于咬肌间隙感染的叙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感染来源主要来自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

  B、表现为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充血

  C、伴明显开口受限

  D、偶因化脓性腮腺炎波及

  E、易触到波动感,脓肿易溃破

  23、咬肌间隙感染肿胀区域主要是

  A、眶下区弥漫性水肿

  B、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红肿

  C、张口受限

  D、颌下三角区的红肿

  E、颌下、口底广泛水肿

  24、感染形成脓肿时面部肿胀明显,但脓肿难以自行溃破,不易发现波动感的间隙为

  A、咬肌间隙

  B、眶下间隙

  C、口底多间隙

  D、下颌下间隙

  E、颞间隙感染

  25、咬肌间隙脓肿如需切开引流,切开的位置应是

  A、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

  B、口内翼下颌皱襞内侧纵形切口

  C、下颌骨下缘下1~1.5cm作平行切口

  D、下颌骨下缘上2cm作平行切口

  E、口内翼下颌皱襞处横形切口

  26、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

  A、腺源性

  B、血源性

  C、损伤性

  D、牙源性

  E、医源性

  27、新生儿4周发生急性上颌骨骨髓炎,下列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病变发展常较缓慢

  B、易形成大块死骨

  C、白细胞计数降低

  D、中性粒细胞降低

  E、X线片在诊断死骨形成上帮助不大

  28、下列关于新生儿颌骨骨髓炎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般指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B、一般指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C、一般指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D、一般指发生在出生后9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E、一般指发生在出生后12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29、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

  A、颞骨

  B、颧骨

  C、鼻骨

  D、上颌骨

  E、下颌骨

  30、新生儿颌骨骨髓炎属于

  A、特异性感染

  B、牙源性化脓性骨髓炎

  C、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

  D、损伤性非化脓性骨髓炎

  E、牙源性非化脓性骨髓炎

31、下列属于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病因的是

  A、哺乳时病原菌直接侵入

  B、母亲患化脓性乳腺炎

  C、患泪囊炎

  D、鼻泪管炎

  E、以上均是

  32、感染易发生骨髓炎甚至直接导致颅内感染的间隙是

  A、眶下间隙

  B、翼下颌间隙

  C、咬肌间隙

  D、下颌下间隙

  E、颞间隙感染

  33、颞间隙感染来源是

  A、下颌磨牙的根尖周脓肿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消毒不严

  D、化脓性中耳炎

  E、第一前磨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

  34、以下哪一项最可能是引起颞间隙感染的来源

  A、下颌磨牙的根尖周脓肿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消毒不严

  D、颞乳突炎

  E、第一前磨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

  35、关于颞间隙临床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病变区表现有凹陷性水肿

  B、颞深间隙脓肿易触及波动感

  C、可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

  D、病变区有压痛、咀嚼痛

  E、深部脓肿难以自行穿破,可引起颞骨骨髓炎

  36、颞间隙借脂肪结缔组织可与下列哪个间隙相通

  A、颊间隙

  B、颞下间隙

  C、咬肌间隙

  D、翼下颌间隙

  E、以上均正确

  37、下列关于面部疖痈的治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局部热敷

  B、苯酚、硝酸银烧灼

  C、高渗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

  D、挤压、挑刺,以利于引流

  E、溃破后立即停止局部湿敷

  38、颌面部疖痈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白色念珠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厌氧性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39、以下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最易发生全身并发症的是

  A、颊间隙感染

  B、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C、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D、智齿冠周炎

  E、面部疖痈

  40、下列哪项不是切开引流的目的

  A、使脓液或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消炎解毒

  B、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

  C、使坏死感染物扩散全身,造成全身性败血症

  D、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E、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发生海绵窦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41、下列哪项不属于切开引流的要求

  A、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重力低位,以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

  B、切口瘢痕隐蔽,长度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

  C、颜面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

  D、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

  E、按脓肿位置用手术刀直达脓腔后再锐性分离扩大创口

  42、不属于口腔颌面部感染局部症状表现的是

  A、炎症急性期,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症状

  B、炎症累及咀嚼肌部位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C、坏死性蜂窝组织炎的局部皮肤呈明显凹陷性水肿,可触及捻发音

  D、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

  E、感染的慢性期,局部形成较硬的炎性浸润块,或形成长期排脓的窦(瘘)口

  43、口腔颌面部由于微生物感染产生的脓液形状或者颜色正确的是

  A、链球菌一般为淡黄色黏稠脓液

  B、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稀薄脓液

  C、链球菌有时因为溶血而使稀薄的脓液呈现褐色

  D、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墨绿色

  E、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质地为稀薄、灰白或灰褐色脓液

  44、下列哪一项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

  A、牙源性

  B、腺源性

  C、损伤性

  D、血源性

  E、医源性

  45、导致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46、下列有关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

  B、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C、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两大类

  D、近年来类杆菌属、梭杆菌属等检出率也极高

  E、以上说法均正确

  47、口腔颌面部脓肿形成以后,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外敷中药

  B、大剂量抗生素

  C、局部热敷

  D、脓肿切开引流

  E、大剂量激素

  48、不属于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的一项是

  A、触诊呈凹陷性水肿

  B、深部脓肿经穿刺有脓液

  C、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

  D、慢性根尖周炎瘘管形成

  E、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

  49、下列关于脓肿切开引流要求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重力低位

  B、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

  C、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

  D、应尽力选用口外引流

  E、颜面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

  50、颊间隙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下颌下、口底广泛性水肿

  B、以下颌角为中心的红肿

  C、先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张口受限

  D、面颊部弥漫性肿胀

  E、颞部有深压痛

51、咬肌与颊肌之间存在的一个狭小的筋膜间隙,颊脂垫正位于其中,此间隙亦称为

  A、颞间隙

  B、眶下间隙

  C、下颌下间隙

  D、颊间隙

  E、颞下间隙

  52、上界为颧骨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界从颧骨下缘至鼻唇沟经口角至下颌下缘的连线;后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深面为翼下颌韧带的间隙是

  A、咬肌间隙

  B、眶下间隙

  C、下颌下间隙

  D、颊间隙

  E、颞下间隙

  53、广义的颊间隙是指

  A、咬肌与颊肌之间存在的一个狭小的筋膜间隙,颊脂垫正位于其中

  B、位于下颌下三角内,间隙中包含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并有面动脉、面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通过

  C、位于颊部皮肤与颊黏膜之间、颊肌周围的间隙

  D、位于颅中窝底,下界是翼外肌下缘平面,并与翼下颌间隙分界。

  E、位于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外侧面之间

  5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分型

  A、慢性根尖周脓肿

  B、急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C、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D、溶解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E、急性增生型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55、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约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比例是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E、90%以上

  56、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病原菌最主要的是

  A、变形杆菌

  B、大肠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57、颌骨骨髓炎急性期的特点,除外

  A、发热、寒战

  B、疲倦无力、食欲缺乏

  C、白细胞总数降低

  D、中性粒细胞增高

  E、局部剧烈跳痛

  58、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腺源性感染

  B、牙源性感染

  C、血源性感染

  D、损伤性感染

  E、医源性感染

  59、下列关于颌骨骨髓炎慢性期特点的描述,除外

  A、体温升高、发热、寒战

  B、全身症状较轻

  C、全身消瘦、贫血

  D、机体慢性中毒消耗症状

  E、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个瘘孔

  60、关于颌面部后天梅毒的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梅毒瘤

  B、梅毒疹

  C、口唇下疳

  D、树胶样肿

  E、哈钦森牙

61、下列关于颌面部后天梅毒的表现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腭部树胶样肿常位于腭中线

  B、口唇下疳

  C、梅毒疹

  D、腭部树胶样肿波及鼻中隔、鼻骨、上颌骨

  E、梅毒树胶样肿以上颌切牙牙槽突、鼻中隔最常见鞍状鼻

  62、关于颌面部先天梅毒的相关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A、婴儿常为早产儿

  B、晚期先天梅毒可表现硬腭穿孔、鼻中隔穿孔

  C、哈钦森牙

  D、桑葚状磨牙

  E、很少累及鼻黏膜受累

  63、放射性颌骨坏死,口腔组织对射线平均耐受量为6~8周内给予

  A、20~30Gy

  B、30~50Gy

  C、50~60Gy

  D、60~80Gy

  E、80~100Gy

  6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以预防为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精确放疗

  B、严格非放射野的防护

  C、放疗前应常规行牙周洁治、拔除病灶牙

  D、放射前应去除口腔内已有的金属义齿

  E、放疗过程中佩戴活动义齿没有任何影响

  65、下列选项中,可用于高压氧治疗的是

  A、唇痈

  B、结核

  C、口底多间隙感染

  D、放射性颌骨坏死

  E、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66、以下放射性颌骨坏死的临床表现中,不恰当的是

  A、病程发展缓慢

  B、发病初期呈持续性针刺样剧痛

  C、死骨与正常骨界限清晰

  D、可数月乃至十余年开始出现症状

  E、可致牙槽骨、颌骨骨面外露,呈黑褐色

  67、翼下颌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

  A、眶下区弥漫性水肿

  B、以下颌角为中心的红肿

  C、先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张口受限

  D、颌下三角区的红肿时

  E、颌下、口底广泛水肿

  68、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来源是

  A、上颌磨牙的根尖周脓肿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消毒不严

  D、化脓性中耳炎

  E、上颌尖牙根尖化脓性炎症

  69、翼下颌间隙脓肿口内切开引流应做的切开是

  A、下颌角下2cm绕下颌角弧形切口

  B、口内翼下颌皱襞内侧纵形切口

  C、下颌骨下缘上2cm作平行切口

  D、口内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处纵行切开2~3cm

  E、下颌骨下缘下1~1.5cm作平行切口

  70、关于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切开引流常采用口内切开,一般口外切口较少采用

  B、脓肿形成,临床很难直接触及波动

  C、可由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引起

  D、常是先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开口受限

  E、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尖周炎症扩散所致

71、咽旁间隙感染途径多为

  A、牙源性

  B、血源性

  C、损伤性

  D、腺源性

  E、医源性

  72、下列关于咽旁间隙感染叙述中,正确的是的一项是

  A、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

  B、患者自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

  C、可有开口受限

  D、若伴有喉水肿,可出现声音嘶哑

  E、以上均正确

  73、关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常由下颌智齿冠周炎引起

  B、可出现吞咽疼痛、张口受限、进食困难等症状

  C、一般采用穿刺方法确定是否形成脓肿

  D、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

  E、一旦形成脓肿,一般常选用口外切口进行切开引流

  74、关于咽旁间隙的界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为椎前筋膜

  B、间隙呈倒立锥体形

  C、咽腔侧方的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

  D、前界为翼下颌韧带肌下颌下腺上缘

  E、以上均正确

  75、上界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界是翼外肌下缘平面,并与翼下颌间隙分界的间隙是

  A、咬肌间隙

  B、眶下间隙

  C、下颌下间隙

  D、颊间隙

  E、颞下间隙

  76、常有翼下颌间隙等感染扩散而来,也可因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引起的间隙感染是

  A、颞间隙

  B、眶下间隙

  C、下颌下间隙

  D、颊间隙

  E、颞下间隙

  77、结核性淋巴结炎

  A、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或瘘

  B、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可导致表面皮肤的红肿热痛

  C、多见于体弱的老年人

  D、轻者也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

  E、以上均正确

  78、冷脓肿可出现于

  A、口底多间隙感染

  B、结核性淋巴结炎

  C、化脓性淋巴结炎

  D、坏死性蜂窝组织炎

  E、化脓性下颌下腺炎

  79、下列有关结核性淋巴结炎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淋巴结可有干酪样坏死

  B、常见于年老体弱人群

  C、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

  D、可出现冷脓肿现象

  E、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或瘘

  80、结核性淋巴结炎好发于

  A、婴幼儿

  B、儿童及青年

  C、中年男性

  D、老年人

  E、体弱多病者

81、关于结核性淋巴结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见于儿童及青年,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

  B、可同时有肺、肾、肠、骨等器官的结核病变或病史

  C、淋巴结中心因有干酪样坏死,组织溶解变软,逐渐液化破溃

  D、皮肤表面明显的红、热及压痛,扪之有波动感

  E、可发生于双侧

  82、眶下间隙界限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B、上界为眶下缘

  C、下界为上颌骨牙槽突

  D、内界为蝶骨大翼

  E、外界为颧骨

  83、卢德维咽峡炎是指

  A、坏死性龈口炎

  B、化脓性咽峡炎

  C、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D、化脓性扁桃体炎

  E、粒细胞缺乏症

  84、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在已明确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一般在病程几周后可施行病灶清除术

  A、2~4周

  B、4~6周

  C、6~8周

  D、2个月以上

  E、半年以上

  85、下列哪一项属于颌面骨结核的感染来源

  A、可因体内其他脏器结核病沿血行播散所致

  B、开放性肺结核可经口腔黏膜感染

  C、可以是口腔黏膜及牙龈结核直接累及颌骨

  D、开放性肺结核可经牙龈创口感染

  E、以上都可以是颌面骨结核的感染来源

  86、下列关于颌面骨结核的治疗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全身支持

  B、营养疗法

  C、抗结核治疗

  D、骨结核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一般需3个月以上

  E、对颌骨病变处于静止期而局部已有死骨形成者,应行死骨及病灶清除术

  87、有关颌骨骨结核叙述错误的是

  A、多为血行播散所致

  B、一般为无症状的渐进性发展

  C、病变部位的软组织呈弥漫性肿胀

  D、肿胀区表面皮肤和黏膜常为化脓性感染的充血

  E、偶有自发痛和全身低热

  88、关于颌面骨结核诊断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青少年患者常为无痛性眶下及颧部肿胀

  B、青少年患者局部可有冷脓肿或经久不愈的窦道形成

  C、脓液涂片可查见抗酸杆菌

  D、X线片表现为边缘清晰而不整齐的局限性骨破坏

  E、多见死骨及骨膜增生现象

  89、下列细菌中不引起特异性感染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结核菌

  C、梅毒螺旋体

  D、放线菌

  E、大肠杆菌

  90、关于颌面部放线菌病感染途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死髓牙的根尖孔

  B、牙周袋

  C、第三磨牙的盲袋

  D、皮肤创口

  E、慢性牙龈瘘管

91、下列有关颌面部放线菌病的表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45岁的男性多见

  B、软组织可见于下颌下、颈、舌及颊部

  C、从脓肿或瘘孔排出的脓液中可获得硫黄样颗粒

  D、患区触诊似板状硬,有压痛

  E、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

  92、颌面部放线菌病软组织好发部位多见于

  A、颊部

  B、舌部

  C、颈部

  D、下颌下

  E、腮腺咬肌区

  93、颌面部放线菌病诊断中,除外

  A、组织呈硬板状

  B、多发性脓肿和瘘孔

  C、从脓肿或瘘孔排出的脓液中可获得硫黄样颗粒

  D、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呈放射状的菌丝

  E、涂片可发现革兰阴性、呈弧形的菌丝

  94、关于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病灶区大量死骨形成

  B、升支部位弥漫性密度增高

  C、病灶区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

  D、骨质增生为主

  E、CT横断面图像可显示骨膜下成骨

  95、边缘性骨髓炎好发于

  A、下颌骨升支

  B、下颌骨体部

  C、上颌骨体部

  D、下颌骨牙槽突

  E、下颌骨髁状突

  96、咬肌间隙感染如未及时切开引流,最常引起的并发症是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浓度血肿

  D、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

  E、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参考答案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咽旁间隙感染途径:多为牙源性,特别是下颌智牙冠周炎,以及腭扁桃体和相邻间隙感染的扩散。偶尔继发于腮腺炎耳源性炎症和颈深上巴结炎。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咽旁间隙感染的特点:①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丰富,一旦感染,感染性坏死物质极易扩散和吸收,引起难以控制的致死性全身脓毒败血症。②源于口底、咽喉和中耳等部位的感染累及咽后、咽旁、下颌下间隙等颈深筋膜间隙时,感染可通过筋膜间隙的平面扩散,并因呼吸、胸内负压及重力的作用形成纵隔脓肿。③间隙位置深在,咽旁间隙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菌血症和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性炎症期一般不能拔牙,以免感染扩散。若急性冠周炎引起张口受限,则牙齿无法拔除。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智牙冠周炎的治疗以局部冲洗、上药为主。智牙冠周炎的治疗原则: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的治疗为主。当炎症转入慢性期后,若为不可能萌出的阻生牙则应尽早拔除,以防感染再发。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反复发作形成的“颊瘘”需要切除,局麻下切除在拔牙的同时应切除瘘管,刮净肉芽,缝合面部皮肤瘘口。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颞间隙的感染来源:常由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和颊间隙感染扩散引起。耳源性感染(化脓性中耳炎、颞乳突炎)、颞部疖痈以及颞部损伤继发感染均可波及颞间隙。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近年来,由于应用厌氧培养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还可检出厌氧菌,如类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等检出率也极高,说明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多见的是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诸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等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亦日益增多。

  因病原菌的不同,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两大类,后者指结核、梅毒、放线菌等引起的特定病变。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骨结核一般为无症状的渐进性发展,偶有自发痛和全身低热。病变部位的软组织呈弥漫性肿胀,其下可扪及质地坚硬的骨性隆起,有压痛,肿胀区表面皮肤和黏膜常表现为无化脓性感染的充血发红。颌骨结核可继发化脓性感染而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急性骨髓炎的症状,脓液也变成黄色黏稠。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颌面骨结核的X线片表现为边缘清晰而不整齐的局限性骨破坏。但死骨及骨膜增生均少见。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放射性颌骨坏死病程发展缓慢,往往在放射治疗后,数月乃至十余年始出现症状。发病初期呈持续性针刺样剧痛,由于放疗引起黏膜或皮肤溃疡,致牙槽骨、颌骨骨面外露,呈黑褐色;继发感染后在露出骨面的部位长期溢脓,经久治而不愈。病变发生于下颌支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可出现明显的牙关紧闭。放射后的颌骨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再生能力低下,致死骨分离的速度非常缓慢,因此,死骨与正常骨常常界限不清。口腔及颌面部软组织,同样受到放射线损害,局部血运有不同程度障碍,故极易因感染而造成组织坏死,形成口腔和面颊部的洞穿缺损畸形。放射性颌骨坏死病程长,患者全身呈慢性消耗性衰竭,常表现为消瘦及贫血。放射性颌骨坏死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无明显界限,而且是慢性进行性发展。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颊间隙借血管、颊脂垫突及脂肪结缔组织与颞下间隙、颞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和眶下间隙相通,成为感染相互扩散的通道。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广泛的颊间隙感染则应该从下颌骨下缘以下1~2cm处做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切口,从切开的皮下向上潜行钝分离进入颊部脓腔。应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及面动静脉等。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垂直传播:从感染途径可分为后天梅毒和先天梅毒。后天梅毒绝大多数通过性行为感染,极少数患者可通过接吻、共用饮食器血、烟斗、玩具、哺乳时传播;亦有因输血感染者。先天梅毒为母体内梅毒螺旋体借母血侵犯胎盘绒毛后,沿脐带静脉周围淋巴间隙或血流侵入胎儿体内。

  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后天梅毒可分为一、二、三期及隐性梅毒。一、二期均属早期梅毒,多在感染后4年内出现症状,传染性强;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系在感染4年后表现,一般无传染性。隐性梅毒指感染后除血清反应阳性外,无任何临床症状者。亦可按感染后4年为界分为早期和晚期。隐性梅毒可终生不出现症状,但也有早期无症状而晚期发病者。

  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梅毒树胶样肿除累及软组织外,还可累及颌面骨及骨膜组织。以硬腭部最常见,其次为上颌切牙牙槽突、鼻中隔。间或可见于颧骨、下颌角部。

  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周脓肿的基础上发生。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化脓性中央颌骨骨髓炎,绝大多数发生在下颌骨,这与颌骨局部解剖有密切关系。

  1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瘘管形成和溢脓;死骨形成后,可从瘘孔排出死骨片;瘘管用探针检查可触知骨面粗糙。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慢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主要是口腔内及颌面部皮肤形成多个瘘孔,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触之易出血,长期排脓;有时从瘘孔排出死骨片。如有大块死骨或多数死骨形成,在下颌骨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与面部畸形。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延续很久而不愈,造成机体慢性消耗与中毒,消瘦、贫血等。从口腔黏膜破溃瘘孔排出的脓液,不断进入消化道,有时可引起明显的胃肠道症状。

  1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可沿下牙槽神经管扩散,波及一侧下颌骨,甚至越过中线累及对侧下颌骨;下颌牙部分或全部松动,龈袋溢脓,龈充血水肿。下牙槽神经受到损害时,可出现下唇麻木症状。

  2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病变比较局限者,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的时间在发病后3~4周;如病变呈广泛弥漫者,则需5~6周或更长一段时间。一般应在死骨与周围骨质分离后,施行手术最好。死骨未分离,过早手术,有时不易确定死骨摘除的范围。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咬肌间隙感染来源主要来自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扩散而进入咬肌间隙;也可来源于磨牙后三角区黏膜的感染;相邻间隙如颞下间隙感染的扩散;偶有因化脓性腮腺炎波及者。

  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咬肌间隙感染的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充血、压痛,伴明显开口受限。由于咬肌肥厚坚实,脓肿难以自行溃破,也不易触到波动感。若炎症在一周以下,压痛点局限或有凹陷性水肿,经穿刺有脓液时,应行切开引流,否则由于长期脓液蓄积,易形成下颌骨升支部的边缘性骨髓炎。

  2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咬肌间隙感染的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充血、压痛,伴明显开口受限。

  2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咬肌间隙感染的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充血、压痛,伴明显开口受限。由于咬肌肥厚坚实,脓肿难以自行溃破,也不易触到波动感。若炎症在一周以下,压痛点局限或有凹陷性水肿,经穿刺有脓液时,应行切开引流,否则由于长期脓液蓄积,易形成下颌骨升支部的边缘性骨髓炎。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咬肌间隙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引流。常用口外途径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切口长3~5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颈阔肌以及咬肌在下颌角度的部分附丽,用骨膜剥离器,由骨面推起咬肌进入脓腔,引出脓液,冲洗脓腔后填入盐水纱条引流。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血源性,但亦可因牙龈损伤或母亲患化脓性乳腺炎,哺乳时病原菌直接侵入而引起。患泪囊炎或鼻泪管炎时也可伴发上颌骨骨髓炎。

  2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患儿发病突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一般很少形成大块死骨,这是因为上颌骨质松软,骨密质较薄而又富有多数营养孔,化脓性炎症容易突破骨板向外发展,但常有眶下缘或颧骨的骨质破坏,形成颗粒状死骨从瘘管排出。由于新生儿骨质钙化程度低及不能合作等因素,X线片在诊断死骨形成上帮助不大。

  2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一般指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2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上颌骨,下颌骨极为罕见。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血源性,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一般指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由于其病因、病变过程、治疗原则等临床特点均有别于一般性化脓性骨髓炎。故有必要单独加以描述。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上颌骨,下颌骨极为罕见。

3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血源性,但亦可因牙龈损伤或母亲患化脓性乳腺炎,哺乳时病原菌直接侵入而引起。患泪囊炎或鼻泪管炎时也可伴发上颌骨骨髓炎。

  3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颞间隙脓肿切开引流后,如肿胀不消、脓液不减、探得骨面粗糙,经X线片确定已发生骨髓炎时,应积极行死骨及病灶清除术,以免发生颅内感染。

  3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颞间隙感染来源:常由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和颊间隙感染扩散引起。耳源性感染(化脓性中耳炎、颞乳突炎)、颞部疖痈以及颞部损伤继发感染均可波及颞间隙。

  3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颞间隙感染来源:常由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和颊间隙感染扩散引起。耳源性感染(化脓性中耳炎、颞乳突炎)、颞部疖痈以及颞部损伤继发感染均可波及颞间隙。

  3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颞间隙临床特点:取决于是单纯颞间隙感染,还是伴有相邻多间隙感染,肿胀范围可仅限于颞部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颞部、眶部、颧部等区域的广泛肿胀,病变区表现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颞深间隙脓肿则需借助穿刺才能明确诊断。

  3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颞间隙位于颧弓上方的颞区,借颞肌分为颞浅与颞深两间隙:借脂肪结缔组织与颞下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和颊间隙相通。

  3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痈的局部治疗宜用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可促进早期痈的局限、软化和穿破。已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局部仍应以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可收良好的提脓效果,但已脓污的盐水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一般应持续到脓液消失、创面趋于平复为止。过早停止湿敷,可因脓道阻塞而使病情反复加重。

  3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面部疖痈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3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面部疖痈最易发生全身并发症。这是由于疖痈的病原菌毒力较强,上唇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又常无瓣膜,颜面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性运动易使感染扩散等因素所致。

  4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切开引流的目的:①使脓液或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以达消炎解毒的目的;②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如舌根部、口底间隙脓肿);③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发生海绵窦血栓、脑脓肿、纵隔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4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切开引流的要求:①为达到按体位自然引流,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重力低位,以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②切口瘢痕隐蔽,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一般应尽力选用口内引流。颜面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如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③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创口;应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假通道,以保证引流通畅。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4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局部症状:化脓性炎症的急性期,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症状。炎症累及咀嚼肌部位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病变位于口底、舌根、咽旁,可有进食、吞咽、语言甚至呼吸困难。坏死性蜂窝组织炎的局部皮肤呈弥漫性水肿、紫红或灰白、无弹性,呈明显凹陷性水肿,由于组织间隙有气体产生可触及捻发音。感染的慢性期,局部形成较硬的炎性浸润块,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形成长期排脓的窦(瘘)口。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或治疗不彻底时,慢性感染可再度急性发作。

  4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急性炎症局限成脓肿后,由于主要感染菌种的不同,其脓液性状也有差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黏稠脓液;链球菌一般为淡黄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翠绿色,稍黏稠,有酸臭味;混合细菌感染则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有明显的坏死臭味。

  4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口腔颌面部直接与外界相通,解剖结构、温度、湿度均适于细菌的滋生与繁殖,颜面皮肤的毛囊、汗腺与皮脂腺也是细菌寄居的部位,在局部遭受创伤、手术或全身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均可导致感染的发生。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体内发生感染者,称牙源性感染。牙与颌骨直接相连,牙体及牙周感染可向根尖、牙槽骨、颌骨以及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扩散。由于龋病、牙周病、智牙冠周炎均为临床常见病,故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

  4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

  4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近年来,由于应用厌氧培养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还可检出厌氧菌,如类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等检出率也极高,说明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多见的是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诸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等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亦日益增多。

  4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脓肿形成以后,应切开引流,使脓液或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以达消炎解毒的目的。

  4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切开引流的指征:①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炎性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深部脓肿经穿刺有脓液抽出者。②口腔颌面部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同时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者。③儿童颌周蜂窝组织炎(包括坏死性),如炎症已累及多间隙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者,可以早期切开减压,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及防止炎症继续扩散。④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必要时也可行切开引流术。

  4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切开引流的要求:①为达到按体位自然引流,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重力低位,以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②切口瘢痕隐蔽,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一般应尽力选用口内引流。颜面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如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③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创口;应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假通道,以保证引流通畅。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5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颊间隙感染临床特点由于脓肿形成部位不同,在颊部皮下或黏膜下的脓肿,病程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但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病情发展迅速,肿胀范围波及整个颊部,并可向相邻间隙扩散,形成多间隙感染。

  5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颊间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颊间隙系指咬肌与颊肌之间存在的一个狭小的筋膜间隙,颊脂垫正位于其中,此间隙亦称为咬颊间隙。

  5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颊间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颊间隙系指位于颊部皮肤与颊黏膜之间、颊肌周围的间隙。其上界为颧骨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界从颧骨下缘至鼻唇沟经口角至下颌下缘的连线;后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深面为翼下颌韧带。

  5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颊间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颊间隙系指位于颊部皮肤与颊黏膜之间、颊肌周围的间隙。

  5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尖脓肿属于根尖周炎症,不属于颌骨骨髓炎分型。

  5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约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90%以上。

  5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其他化脓菌也可引起颌骨骨髓炎。在临床上经常看到的多是混合性细菌感染。

  5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颌骨骨髓炎急性期的特点: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缺乏,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局部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急性蜂窝组织炎;病源牙可有明显叩痛及伸长感。

  5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牙源性感染临床上最为多见,约占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90%。一般常见由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智牙冠周炎等引起。

  5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颌骨骨髓炎慢性期的特点: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慢性中毒消耗症状。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个瘘孔溢脓。肿胀区牙松动。

  6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后天梅毒依病程主要表现有三点,即口唇下疳、梅毒疹和树胶样肿(梅毒瘤)。梅毒性间质性角膜炎致角膜混浊、第Ⅷ对脑神经损害所致神经聋以及哈钦森牙,被称为先天性梅毒的哈钦森三征。

6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后天梅毒:依病程主要表现有三点,即口唇下疳、梅毒疹和树胶样肿(梅毒瘤)。梅毒树胶样肿除累及软组织外,还可累及颌面骨及骨膜组织。以硬腭部最常见,其次为上颌切牙牙槽突、鼻中隔。腭部树胶样肿常位于腭中线(有时原发于鼻中隔)。腭部树胶样肿波及鼻中隔、鼻骨、上颌骨,可在颜面部表现为鞍状鼻。

  6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先天梅毒:婴儿常为早产儿,表现营养障碍,貌似老人。鼻黏膜受累,致鼻腔变窄,呼吸不畅,有带血的脓性黏液分泌。晚期先天梅毒多发生在儿童及青春期。除有早期先天梅毒的遗留特征外,一般与后天三期梅毒相似。可发生结节型梅毒疹及树胶样肿,从而导致软硬腭穿孔、鼻中隔穿孔及鞍状鼻。先天梅毒的另一特征性表现是哈钦森牙和桑葚状磨牙。

  6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放射性颌骨坏死(骨髓炎)的发生与射线种类、个体耐受性、照射方式、局部防护,特别是放射剂量或分次照射方案等均有一定关系。口腔组织对射线平均耐受量为6~8周内给予60~80Gy。

  6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放疗前应常规行牙周洁治,注意口腔卫生。对口腔内可引起感染的病灶牙要进行处理:对仍能保留的龋齿、牙周炎等病牙应先予治疗;对无法治愈的病牙应予以拔除。放射前应去除口腔内已有的金属义齿;活动义齿需在放射疗程终止,经过一段时期后再行佩戴,以免造成黏膜损伤。

  6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放射性颌骨坏死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疼痛剧烈时,对症给予镇痛剂。同时应积极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待死骨分离。

  6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放射后的颌骨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再生能力低下,致死骨分离的速度非常缓慢,因此,死骨与正常骨常常界限不清。

  6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翼下颌间隙感染常是先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开口受限,咀嚼、吞咽疼痛。口腔检查见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稍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

  6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翼下颌间隙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尖周炎症扩散所致;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也可引起翼下颌间隙感染;此外,相邻间隙,如颞下间隙、咽旁间隙炎症也可波及。

  6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翼下颌间隙口内切口在下颌支前缘稍内侧,即翼下颌皱襞稍外侧,纵行切开2~3cm,血管钳钝性分离开颊肌后,即可沿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

  7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翼下颌间隙口内切开因受张口度的限制,较少采用;口外途径具有易于暴露间隙及姿势引流的优点。

  7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咽旁间隙感染途径:多为牙源性,特别是下颌智牙冠周炎,以及腭扁桃体和相邻间隙感染的扩散。偶尔继发于腮腺炎耳源性炎症和颈深上巴结炎。

  7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咽旁间隙感染临床特点:症状主要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肿胀可波及同侧软腭、腭舌弓和腭咽弓,悬雍垂被推向健侧;如伴有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炎症时,则咽侧和颈上部肿胀更为广泛明显。患者自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开口受限;若伴有喉水肿,可出现声音嘶哑,以及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咽旁间隙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菌血症和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7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一般选择口内切开引流。

  7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的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前界为翼下颌韧带肌下颌下腺上缘;后为椎前筋膜。间隙呈倒立锥体形,底在上为颅底的颞骨和蝶骨,尖向下止于舌骨。

  7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颞下间隙位于颅中窝底。前界为上颌结节及上颌颧突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界为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外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界是翼外肌下缘平面,并与翼下颌间隙分界。

  7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颞下间隙感染来源可从相邻间隙,如翼下颌间隙等感染扩散而来;也可因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或由上颌磨牙的根尖周感染或拔牙后感染引起。

  7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结核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年。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或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无红、热及明显压痛,扪之有波动感。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或瘘。

  7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骨结核病变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或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无红、热及明显压痛,扪之有波动感。此种液化现象称为冷脓肿。

  7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结核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年。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贫血,或有低热、盗汗、疲倦等症状,并可同时有肺、肾、肠、骨等器官的结核病变或病史。

  8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结核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年。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贫血,或有低热、盗汗、疲倦等症状,并可同时有肺、肾、肠、骨等器官的结核病变或病史。

  8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结核性淋巴结炎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或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无红、热及明显压痛,扪之有波动感。此种液化现象称为冷脓肿。

  8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其上界为眶下缘,下界为上颌骨牙槽突,内界为鼻侧缘,外界为颧骨。

  8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口底多间隙感染一般指双侧下颌下、舌下以及下颌下间隙同时受累。其感染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组织炎;也可能是厌氧菌或坏死性细菌为主引起的坏死性口底蜂窝组织炎,后者又称为卢德维咽峡炎,临床上全身及局部反应均甚严重。

  8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在已明确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一般在病程2~4周后,即可施行病灶清除术。

  8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颌面骨结核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可因体内其他脏器结核病沿血行播散所致;开放性肺结核可经口腔黏膜或牙龈创口感染;也可以是口腔黏膜及牙龈结核直接累及颌骨。

  8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无论全身其他部位是否合并有结核病灶,均应进行全身支持、营养疗法和抗结核治疗。由于骨结核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一般需6~12个月以上,为减少耐药菌株出现,一般主张采用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法。为了提高疗效、缩短药物疗程,对颌骨病变处于静止期而局部已有死骨形成者,应行死骨及病灶清除术。

  8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感染途径可因体内其他脏器结核病沿血行播散所致;骨结核一般为无症状的渐进性发展,偶有自发痛和全身低热。病变部位的软组织呈弥漫性肿胀,其下可扪及质地坚硬的骨性隆起,有压痛,肿胀区表面皮肤和黏膜常表现为无化脓性感染的充血发红。

  8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颌面骨结核诊断:青少年患者常为无痛性眶下及颧部肿胀,局部可有冷脓肿或经久不愈的窦道形成。脓液涂片可查见抗酸杆菌。X线片表现为边缘清晰而不整齐的局限性骨破坏。但死骨及骨膜增生均少见。当继发化脓性感染时,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此外,全身其他部位可有结核病灶及相应体征表现。

  8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两大类,后者指结核、梅毒、放线菌等引起的特定病变。

  9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放线菌可从死髓牙的根尖孔、牙周袋或第三磨牙的盲袋,慢性牙龈瘘管或口腔黏膜创口以及扁桃体等进入深层组织而发病。

  9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颌面部放线菌病临床表现:以20~45岁的男性多见。发生于面颈部的放线菌病占全身的60%以上。颌面部放线菌病主要发生于面部软组织,软组织与颌骨同时受累者仅占20%。软组织好发部位以腮腺咬肌区为多,其次是下颌下、颈、舌及颊部;颌骨的放线菌病则以下颌角及下颌支为多见。临床上多在腮腺及下颌角部出现无痛性硬结,表面皮肤呈棕红色,病程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炎症侵及咬肌时,出现张口障碍,咀嚼、吞咽时可诱发疼痛。患区触诊似板状硬,有压痛,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

  9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颌面部放线菌病临床表现:以20~45岁的男性多见。发生于面颈部的放线菌病占全身的60%以上。颌面部放线菌病主要发生于面部软组织,软组织与颌骨同时受累者仅占20%。软组织好发部位以腮腺咬肌区为多,其次是下颌下、颈、舌及颊部;颌骨的放线菌病则以下颌角及下颌支为多见。

  9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颌面部放线菌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细菌学的检查。组织呈硬板状;多发性脓肿和瘘孔;从脓肿或瘘孔排出的脓液中可获得硫黄样颗粒;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呈放射状的菌丝;急性期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降率加快。

  9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①感染来源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②感染途径是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密质骨,很少破坏松质骨;

  ③临床表现多为局限的,弥漫型较少;

  ④骨髓炎的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和松动;

  ⑤病变多发生在下颌角及升支,很少波及颌骨体;

  ⑥慢性期X线见骨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或有小死骨块,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开。

  9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下颌骨为好发部位;其中又以升支及下颌角部居多。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病过程,也有急性与慢性之分,病变也可以是局限型或弥散型。

  9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咬肌间隙感染的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充血、压痛,伴明显开口受限。由于咬肌肥厚坚实,脓肿难以自行溃破,也不易触到波动感。若炎症在一周以下,压痛点局限或有凹陷性水肿,经穿刺有脓液时,应行切开引流,否则由于长期脓液蓄积,易形成下颌骨升支部的边缘性骨髓炎。



   >>学课在线网课试听.报名        >>学课在线智能题库.模拟做题       >>直播课程       >>录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课程名称
课程免费试听
初级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执业药师

中级会计师

二级建造师

护士资格证

注册会计师

一级造价工程师

健康管理师

经济师考试

监理工程师

考研辅导课

银行从业

安全工程师

自考课程

基金从业

一级消防工程师

心理咨询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公共营养师

社会工作者

消防设施操作员

保育员

教师资格证

成人高考

育婴师

公务员培训

文职培训

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软考
养老护理员
税务师培训

房产经纪人
咨询工程师

其它课程>>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昆明学历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3312528471 赖老师、钱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点击这里咨询我们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点击这里立即咨询我们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学课在线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学课在线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学课在线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QQ:1536696595,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