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体检测量脉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可用拇指诊脉
B 患者剧烈活动后立即测量
C 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心率、脉率
D 测量部位只有桡动脉
E 测量前不必做解释工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考点:测量脉搏的方法;精析:A错误,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B错误,诊脉前应使病员安静,患者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分钟再测量;C正确;D错误,凡浅表靠近体表骨骼的大动脉都可用以诊脉,常用桡动脉,其次是颞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E错误,任何操作前都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得到患者的配合。故本题选C。避错:本题部分考生易选D,桡动脉是最常用的部分,部分考生认为测量部位只有桡动脉,这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测量前向患者解释,以示指、中指、环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表面,将所测脉搏数值乘以2即得脉率,患者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min后再测;脉搏短绌患者,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计数1分钟。常用桡动脉,其次是颞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
控制医院新型冠状肺炎感染最简单、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是( )。
A 改善宿主状况
B 保护易感宿主
C 利用消毒、隔离技术来阻断传播途径
D 消灭感染源
E 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新型冠状肺炎流行过程构成的三个基本条件。其中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播感染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患者,男性,52岁。吸烟25年,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后,已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意识未完全恢复,护士目前采取的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 防坠床
B 观察神志的变化
C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D 保暖
E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答案:E
确诊肺结核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 X线检查
B CT检查
C 胸部B超
D PPD试验
E 痰结核菌检查
正确答案:E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针刺伤
B 侵袭性操作
C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体液
D 为传染病患者的污染伤口换药
E 给传染病患者擦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感染血源性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在给病人抽血时被针刺伤。
孕妇,33岁,妊娠8周,有习惯性流产史。遵医嘱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护士正确的操作是
A 消毒范围是4cm
B 选择粗长针头注射
C 进针角度为60°
D 见回血后方可推药
E 碘酒消毒皮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黄体酮注射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根据药液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吸取混悬液及油剂时应选用较粗的针头。
患儿2岁,因支原体肺炎入院,平时由保姆照顾,此时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是指
A 患儿母亲
B 患儿自己
C 患儿的病历
D 文献资料
E 患儿保姆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资料的来源 (1)直接来源:健康资料的直接来源是病人本人。通过病人的主诉、对病人的观察及体检等所获得的资料。 (2)间接来源: ①病人的家属及其他与之关系密切者,如亲属、朋友、同事、邻居、老师、保姆等。 ②其他卫生保健人员,如与病人有关的医师、营养师、理疗师、心理医师及其他护士等。 ③目前或既往的健康记录或病历,如儿童预防接种记录、健康体检记录或病历记录等。 ④医疗、护理的有关文献记录。患儿平时由保姆照顾,此时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是指患儿保姆。
急诊预检分诊护士遇有危重患者时应立即
A 实施抢救
B 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
C 通知值班医师及抢救室护士
D 报告医务部等上级有关部门
E 通知科主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急诊室护士在预检分诊中遇有危重患者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抢救室护士;遇有法律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应立即通知医院的保卫部门或公安部门,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遇有灾害性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