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群众基础,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蔚成共识。它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有效利器。正因此,才会有《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出台,这样的“郑重对待”,可谓史无前例。
然而现实并不如意。最近几个主流媒体几乎同时发表了主题为“呼唤舞台”“期待新生”的报道文章,忧心忡忡地描绘了戏曲“观众流失”“创作乏力”“缺乏舞台”等现状,直言戏曲发展面临诸多考验,希望借眼下这股东风,找到一条好的戏曲发展之路。
归纳而言,所谓考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传承”,一个是“创新”。就传承而言,今天的戏曲演员,与前辈戏曲艺术家的差距已经不小。以前的京剧武戏名角杨小楼、高盛麟等人,身上都背着上百出戏。而现在的青年演员,哪怕是优秀演员,如果会上十几二十出戏,就已经很值得褒扬了。如此一来,优秀传统戏曲究竟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的能有多少?而恰恰是这些优秀传统剧目,乃是戏曲的精华所在。今天的“戏曲不景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观众看不到精彩的优秀曲目所致。
戏曲的创新也与别的艺术样式不尽相同,它是建立在充分传承的基础上的。离开了程式化的一招一式,离开了地域文化、方言特色,完全重起炉灶的创新是注定失败的。既要反映现实生活,又要符合戏曲规律,才是创新的正道。如今的创新乏力很大程度上是动机不纯使然——为了比赛和获奖,匆忙创作、匆忙推戏,比赛结束就刀枪入库束之高阁,这样怎么能够赢得观众呢?很多情况下,与其看这类创新之作,不如看传统老戏,毕竟戏曲的拥趸具有很大的忠诚度,一旦深谙戏曲魅力,甚至会成为戏曲票友。所以在戏曲领域,创新的难度其实很大,创作者包括演员需要沉下心来慢慢磨戏,才有可能打磨出精品。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各种戏曲渐趋式微,戏曲剧团的生存压力倍增,剧种数量逐年递减。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1983年我国有373个戏曲种类,而到了2012年减少到了286个,30年间传统戏曲剧种就消亡了近100个。看到这些惨淡的数字,似乎颇有悲观的理由。但是跌到谷底之后的反弹也是明显的,就笔者生活的上海而言,各种戏曲的演出情况已呈现乐观的态势,比如京剧名家张火丁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就是一票难求。“有钱有闲”之后的都市白领,正以饱满的热情走近、接纳戏曲,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些可喜景象渐有蔚然成风的趋势。他们的眼光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挑剔,提供优秀的戏曲作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在,戏曲有了政策的坚定支持,也有了一定的经费保障,但如何“准确落地”,把钱用在刀刃上,有效改善戏曲生态,这是需要花力气推进的。如果我们经常思考“让观众走进剧场的理由”,琢磨一下年轻观众在一些城市走近戏曲的出发点,戏曲的振兴就会有希望。
重要提醒!!内容中联系方式并非本站联系方式,报名咨询的学员请与下面最新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咨询报名-以免损失!
>>长期招聘兼职招生代理人员,项目合作,团报优惠咨询,有意者请联系我们 >>咨询:13312524700(可加微信)。
云南地州中心:◆咨询电话:0871-65385921、17787865775 冯老师、 王老师(微信报名:17787865775)
总部报名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莲花财富中心10楼;网课试听:ke.xuekaocn.cn
地州分校: 大理分校 丽江分校 迪庆分校 怒江分校 红河分校 临沧分校 玉溪分校 文山分校 保山分校 德宏分校 昭通分校 普洱分校 版纳分校 【各地州学员请加老师微信咨询报名,电话(微信):133-1252-4700】;【2021年云南省成人高考>>立即报名】
职业技能考证: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更多>◆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微信)
公考培训咨询:◆国考云南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面授培训,咨询电话:133 1252 4700 (微信)